近两年,苗期偷死日益严重。有人说是苗种退化,有人说是环境污染,有人说是饲料劣质,有人说是藻类中毒,有人说是“邮政快递”(EMS)。呵呵,在我看来“游症快底”确实很形象——早期“游”水、严重病“症”、发病很“快”、最后“底”死。真的很佩服提出EMS的那位仁兄,能杜撰出如此中西结合的称谓。
原因众说纷纭,但处理结果却没有一家能完全搞得定。而这方面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户却另辟蹊径的找到了处理的方法——转肝。在他们而言苗期转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转肝期如果注意到了,对虾早期就会少发病;这块如果顺利过渡了,无论什么苗都会正常生长;这块如果做好了,那么前半造虾都是风雨不需惊了。
那什么是转肝,笔者近年来走访了许多经验客户,了解到,所谓的转肝,准确来讲其实是种饲喂技巧,就是让虾苗从天然饵料食性到人工饲料食性的一个过渡过程。而体现在对虾身体上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肝脏颜色的变化:肝脏颜色从红色或黑色变为饲料颜色(黑褐色),肝膜颜色从透明无色变为白色。从对虾生理学上来讲其实就是肝脏的正常发育而已。只是这个过程由于大部分养殖户的饲喂技巧粗略,或环境影响,往往没能很好的完成。而太多的养殖户在早期忽略了甚至是完全没有检查小虾肝脏的经验,这就导致不能及时的做好保肝护肝和诱导肝脏发育的工作。何况对于早期养殖来讲小虾肝脏的正常发育更重要过保肝护肝。这也就是为何很多养殖户很早的大量使用一些保肝护肝的药物拌料内服,而效果却很不理想的原因。
个人理解,优质的苗场在虾苗培育时一般是投喂丰年虫加生物饵料加藻类。这些饵料饲喂的结果,虾苗的肝脏颜色一般发红(当然这也与虾苗的肝脏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有关)。而放苗之后养殖户不可能用这些饵料来饲喂,往往会直接用饲料投喂,好一点的用虾片或生物蛋白料或开口饵料。而这些都是人工配合饲料无论适口性、营养比例、微量元素含量还是消化吸收率都要比天然饵料要差很多。所以越好的苗(尤其是一代苗)、越好的苗场这个差距就越大,也就导致越好的苗场出来的苗,养到半个月时肝脏越差,越容易偷死。这些就是由于饲料差别过大,导致了虾苗直接厌食,生长缓慢,推迟上罾,严重的还会自残,存活率降低。所以转肝期饲喂技巧的推广,意义非常重大。
对于有经验的养殖户来讲,转肝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延长生物饵料的饲喂时间就可以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肥水养虾——用生物制剂做好水,培育出优良的饵料微生物,供给虾苗摄食,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再配合优质饲料与生物营养制剂的混合饲喂来达到食性转化的目的。这里唯一不可控的情况就是养殖户对于培出的藻相很难掌控,所以效果好坏也很难把握,而且早期藻类容易大量死亡,一些死藻所产生的毒素也会对虾苗肝脏发育产生很大的障碍。
也有一些养殖户做过实验,用海洋红酵母泼洒投喂配合氨基酸与复合活菌制剂调水:放苗之后马上泼洒海洋红酵母(400亿/克的海洋红酵母100克一亩),连用5-7天,一天一次。从第二天开始喂料(常见的开口料),同时用海洋红酵母按照1%的比例添加投喂,随着虾苗的生长与投料量的增加,逐渐将添加量减少到0.3%。这期间注意培藻调水(一般用氨基肽肥与浓缩EM菌补肥补菌)。这样操作转肝效果既好又快,关键是如果选用优质的产品,这个操作的可控性增加了,效果也更稳定,就能让虾苗顺利度过早期偷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