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虽然抗病能力强,但在高密度的养殖情况下,如不注意防治工作,仍会感染虾病。因此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只有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虾苗、水质、饲科、日常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并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养好虾,提高效益。常见疾病如下:
1、病毒性疾病
(1)白斑病
【病原】病原体为白斑杆状病毒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虾池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池水变清及底质恶化均易发生此病,发病适宜温度为 24-28℃;饲养管理方法科学,水环境良好和气候条件稳定而正常,即使虾感染了病毒也可不发病。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病虾甲壳上有白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严重者白点连成白斑;病虾鳃丝发黄,肝胰腺肿大,糜烂,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发生大量死亡,若水质稳定营养全面,则可维持1个月左右,死亡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即大虾死亡速度高于小虾。
【预防】
A、彻底清淤、晒池与消毒:培养基础饵料肥水放苗;选择健壮、活力好和无病的优质虾苗;合理的放养密度;使用含有足量VC、VE(或复合维生素)的营养全面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饲养;优化、调控水质等一系列健康养殖措施。
B、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养殖,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每天凌晨前池中的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改善水质提高对虾抗病能力;海水养殖的水源需沉淀与消毒后方可使用。
C、使用益生菌制剂。放苗前3天,施光合细菌或DM,以后每10-15天用光合细菌或DM等改善底质和水质;在幼虾期、病毒病流行季节,每半月用15-20ppm生石灰或每10-15天用0.3-0.5ppm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或 0.3-0.6ppm有机碘全池泼洒消灭病原。
D、异常天气,如阵雨、台风或雾天低气压溶氧以及大雨、暴雨等应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天晴后放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用5-10千克全池泼洒调节pH值,改善水质。养成中后期每半月每亩用沸石粉20-30千克泼洒,改善水环境。
E、使用中草药预防。有些中草药具有抑菌、抑病毒、增加虾免疫力的功效,目前使用中草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上防病治病效果显著。
【治疗】对于病毒病,目前可用外泼季胺盐类0.3PPm或二溴海因0.6PPm泼浇,隔天连续二次。内服病毒灵+中草药辩证施治。
(2)桃拉病毒综合症(红体病、红尾病)
【病原】桃拉病毒,属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该病为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我国首先发生在台湾,大陆自2000年下半年起,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时有该病发生,2001年起,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日益普及,在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辽宁等地区开始规模爆发,严重影响白虾养殖成功率。该病有如下的发病规律及特点:该病主要危害仔虾和幼虾,一般发生在投苗后 14-40天,体长4-8cm的幼虾,可造成严重死亡,虾池发病率达70~100%,死亡率达40-100%;发病虾池底质老化,氨氮及亚硝酸氮过高,透明度在30cm以下;一般气温剧变后的12天内,尤其是水温升至28℃后,易发此病。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绝大部分病虾红须、红尾、体色变成茶红色;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即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从发现病虾到病虾拒食仅仅5-7天,而后转入大量死亡,通常在10天左右,尔后症状有所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时有死虾发现,一般幼虾易发生急性感染,死亡率较高,而成虾则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
【预防治疗】同白斑病。
2、细菌性疾病
(1)烂眼病
【病原】非01型霍乱弧菌。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烂眼病为河口低盐度或淡化养殖对虾的常见病。病多发生在6月下旬至虾收获期间,尤其高温季节(7-9月)最为常见。病虾多在一周内死亡,死亡率一般为10-30%,严重的可达80%以上。养殖密度太高、投饵过量、水质恶化、溶氧不足或温度、盐度突变易发生烂眼病。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漂浮于水面翻滚,眼球肿胀,由黑色变成褐色,进而溃烂,有的只剩下眼柄,行动呆滞,匍伏于池底或水草上,有时在水面狂游、翻滚;肌肉变为白色不透明。
【预防与治疗】
A、提高饲养管理技术,合理放养密度,科学投饵减少残饵,保持虾池底质和水质良好。
B、使用沸石粉或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与水质。每亩水深1米用沸石粉或底质改良剂20-30千克,全池泼洒。
C、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0.3-0.5ppm全池泼洒,每半月一次。
D、氟派酸0.5%大蒜1-2%混入饵料中口服5-6天。
E、氟苯尼考+VC,拌饲料投喂。
(2)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
【发病症状】病虾附肢变红,尤以游泳肢最为明显,头胸甲鳃区呈淡黄色,肝胰脏萎缩糜烂,血淋巴稀薄,凝固慢或不凝固。病虾在水面漫游或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
【流行情况及危害】全国沿海区域均有红腿病流行,常呈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死亡率高达90%。多发在养殖中后期和高温季节。
【预防与治疗】同烂眼病
(3)烂鳃病
【病原】弧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
【发病症状】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鳃丝溃烂。病虾浮于池边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当水中溶氧量低时,病虾首先死亡。
【流行情况]烂鳃病多发生于高温季节,可引起对虾死亡,不过发病率较低。特别是池塘低质变坏,水质恶化时,易发此病。
【预防与治疗】同烂眼病。
(4)肠炎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游动缓慢,在低倍镜下检查可见胃部有淡黄色的菌落,病虾摄食不振,该病在对虾幼体阶段极易发生,死亡率极高,在2-3天内可达95%。
【预防】饲料内常年添加免疫多糖,有助于改善白虾肠道微生态环境,可大幅度减少肠炎发生率,在每千克饲料内添加免疫多糖2g,通常连续投喂5天后,间隔7日重复投喂5天,或者饲料加大蒜素投喂,治疗时内服肠炎灵、氟哌酸或者中草药治疗。
3、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钟形虫、聚缩虫、单缩虫及累枝虫等。
【流行情况】各地虾场均有此病发生。投饵过量,有机物污染严重和饲料质量差对虾营养不良脱壳慢的虾场最容易发病,此病多发于养成中后期和高温季节。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鳃部变成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呈灰黑色绒毛状,病虾离群独游,摄食不振,蜕皮困难,呼吸困难,底质含有大量腐植质且老化的池塘易发生此病,且容易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而发生大量死亡。
【预防与治疗】
A、经常采用沸石粉 10-20PPm泼洒水体,有效改良养殖环境。
B、投喂优质饲料,投饵量要科学合理勿过量。
C、保持虾池底质与水质优良。
D、用10-15ppm茶粕全池泼洒,促进脱壳以治疗。2天后应加大换水量,否则易造成软壳,虾死亡。
4、其它疾病
(1)软壳病
【病因】投饵不足或饲料内营养不健全,白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池水pH升高使有机质下降,水体形成不溶性磷酸钙沉淀,白虾不能利用磷;换水量不足或长期不换水。杀虫剂可抑制甲壳中几丁质的合成。
【症状]患病虾的甲壳薄而软,与肌肉分离,易剥落,活动缓慢,体色发暗,常于池边漫游。”体长明显小于正常虾。
【预防与治疗】
A、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质。
B、定期在池塘内投放枯草杆菌0.25PPm。
C、投喂富含磷酸二氢钙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
(2)褐斑病(甲壳溃疡病)
【病因】池底水质变坏,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虾体表层受伤后,又遭真菌侵害而发生的组织坏死。
【病症】病虾甲壳表面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边缘呈白色,褐斑大小不定,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有时触角、尾扇和附肢均有褐斑和烂断,在断痕处呈黑褐色。病重时甲壳下层组织也受侵蚀。
【防治方法】
A、加强日常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池底残饵污物。
B、将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去皮捣烂,加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配合饲料中,待药液被完全吸入以后,就可投喂连喂3-5天。
C、用溴氯海因0.3ppm全池泼洒。
(3)痉挛病
【病因】缺乏钙、磷、镁及B族维生素等,透明度过高,水中的钙磷比失调。
【症状】病虾躯干部弯曲,腹部向背部弓起,僵硬,无弹跳力,不久死亡,死亡率在5%- 10%左右。
【预防与治疗】
A、高温季节加大换水量,提高水位,调整好水中藻相,将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
B、投喂富含钙、磷、镁及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
(4)蓝藻中毒
【病因】养殖池因微囊藻过量繁殖,透明度20厘米以下。当藻体大量死亡,经细菌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引起对虾中毒死亡。池水PH高达9-10,夜间并消耗大量溶氧,降低对虾抗病能力。
【症状】池水白天光合作用出现大量蓝绿色或铜绿色浮游藻类,漂浮于水表层。有风时池塘下风水表层积聚大量微囊藻,并有腥臭味即可诊断之。
【预防与治疗】
A、彻底清淤与消毒。
B、控制投饵量,不使用鲜活饵料,以免残饵积累太多。
C、白天有风时在池塘下风处积聚大量藻体,用人工捞除或用0.7ppm硫酸铜在藻类集繁处泼洒杀除。
D、用络合铜(有机铜)0.7-1ppm,全池泼洒。
E、用净水灵0.3-0.5PPm,全池泼洒。
(5)浮头和泛池
【病因】白对虾在水中溶氧l-1.5 mg/L,即可出现缺氧浮头,溶氧低至0.3-1mg/L即发生窒息死亡。对虾养成后期、密度大和高温季节,易发生浮头。
【症状】少量或成群对虾在水面无方向地漫游,严重的窒息死亡沉于水底。当夜间或早晨日出前,发现对虾成群浮在水面,缓慢游动即可诊断为浮头。
【防治方法】
A、要科学投饵,投饵量控制在1-1.5小时吃完,避免残饵沉积池底。不用鲜活饵料喂虾。
B、虾苗放养密度要适当,不可过密。
C、调控好水质和透明度,水不可肥。水太肥应适当增加换水量及用络合铜杀死部分浮游生物,养成后期,控制透明度在30cm以上。
D、设增氧机,精养池在养成中后期夜间,甚至白天均需开动增氧机。
E、养殖中后期7-10月夜间和黎明前要坚持巡塘,发现浮头应及时抢救。采用加新水、开增氧机和使用增氧剂溶氧剂泼洒等措施。